top of page

【在‧場‧距‧離】Spotting.Presence.Measuring.Absence


策展人/ 劉素真


展出藝術家:徐凡軒、葉仁焜、高田裕大、高定


「在‧場‧距‧離」四個字各自代表的是來自不同背景、分居不同國度的四位年輕藝術家, 依他們的創作內容與風格定義之,同時本次的展覽也是觀者與創作者之間「在場距離」的實驗場域。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約翰.伯格John Berger),作品既是藝術家最直接的產出,更是他觀看世界方式的具體顯現,而作為客觀存在的題材由於藝術家的「在場」以及不同的詮釋角度賦予了對象物存在的意義,因為「我思」故而「它在」,藝術家透過載體表達了自己的思維向度,換言之同一「題材」由於不同角度和「距離」決定了藝術家感知的聯覺路徑,聯覺是一種不同意識形式間的換位經驗(康定斯基),當相似的感官訊息被喚醒後,過往的生命經驗促使藝術家透過形式、圖像書寫形塑鋪陳各自的故事情節,而「你、我、他」對於作品的感知與欣賞,同樣也取決於自己的觀看方式與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在場距離」。


Spotting·Presence·Measuring·Absence : These four words represent four young artis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liv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defined by their creative content and style. This exhibition also serves as an experimental space between the viewers and the creators.


“We never look at just one thing; we are always looking 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ngs and ourselves.” - John Berger. Artworks are not only the most direct output of artists but also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ir way of seeing the world. The objective subject matter is endowed with meaning by the artist’s ”presence“ and different interpretive perspectives. I think, therefore I am. Artists express their thinking dimensions through their works, which means that the same ”subject matter“ determines the synesthetic path of perception perceived by the artist through different angles and ”distances.“ Synesthesia is a form of interchange experience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consciousness (Kandinsky). When similar sensory messages are awakened, past life experiences prompt artists to shape their own storylines through form, imagery, and narrative writing. The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artworks by you, me and him also depend on their own ways of viewing and the ”presence distance“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artist‘s works.


在‧場‧距‧離』是由善於協助學生透過作品看見他們自己的內在,引導他們如何剖析畫面讓他者可以走進畫中,消彌創作者和觀者之間的距離的劉素真博士策展,劉老師於2023年10月底的日本行中和旅居日本的徐凡軒共起了這個緣分,由凡軒引薦了日本畫家高田裕大以及臺灣的高定、葉仁焜,依他們的創作內容與風格定義之展名,分別代表不同的來自不同背景、分居不同國度的四位年輕藝術家,這個展也是曾經共有的承諾與願景:「辦一場實驗性的展覽」,實現一直以來兩人的藝術推廣願景,在這個展中,參與的觀者也是展覽的一部分。


「在」 高定

1999年出生南投、高大寡言。2023年個展《畫山而爬 山的人類》是一種宣言,是他與大山之間「同在」的承諾,高定捨去了五顏六色的色彩,以宗教似的虔誠一點一畫將自己與山石融合,就如同「在」這個文字語源:「在」本字「才」,興建的「木樁」,入定於最愛的「山石」之前,一切凍結在此時、此地、此刻,「無言勝有言」。


「場」 葉仁焜

理智、自信的葉仁焜1984年出生桃園,創作題材多元、形式多變,善用構成與色彩組織畫面,冷靜地鋪陳故事源由,凝視真實裡背後的細節,如同「場」的金文文字解讀:「場」=穀物曬坪的「土」+ 陽光照曬之意的『易』,在陽光與時間的移動中不急不緩地等待滿場黃金稻穀的收成,就如同藝術家遠遠地、冷峻地觀看眼前的景象。


「距」 髙田裕大(Yudai Takata)

1985年出生富山縣高岡市、來自日本的高田裕大,藝術專攻的他畢業後走進了完全不同的領域─土地測量調查的世界,從此高田裕大在創作與測量的兩個緯度之間流動;用他的彩筆將自己畫進了那個連結過去與當下的四度空間,走讀於既陌生又熟悉的芒草堆中,「距」:金文=(巨,丈量)+(足,行進),「巨」等同現在的丈量尺,「足」是走動之意,這是畫家的日常,但因為心有所寄,高田以畫使「故人、舊物」有了現前的意義。


「離」 徐凡軒

1981年臺灣出生,生於斯長於斯的徐凡軒,碩士畢業後赴日求學,從水墨走進了膠彩的繽紛世界,看似做了一個華麗的轉身,但其背後卻有著重重的挑戰與考驗,從每週寄給家鄉父母兄妹的明信片,圖像跨越文字表面的思念,而「思念」化為前進的動力,這樣的週而復始轉化成一種日常。「离」,甲古文=(鳥)+(禽,補網用的網),本義:鳥兒被網罩住,就是這樣的離情間接造就了藝術家的存在意義。


【在‧場‧距‧離】

Spotting.Presence.Measuring.Absence

策展人|劉素真

藝術家|徐凡軒、葉仁焜、高田裕大、高 定

日 期|2024.4.20 - 2024.5.31

開 幕|2024.4.20(六)15:00

座 談|2024.4.21(日)15:00

Yesart Gallery 意識畫廊 / 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48號





Comentários


Recent Posts
Archiv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