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複數 I I:新世代水墨展」
水墨×複數 II:新世代水墨展
Ink × Multiplicities II : Joint Exhibition from the Next Generation
展覽時間 | 2017.08.05~09.10
展覽地點 | 小畫廊 開幕座談 | 2017.08.05 藝術家 | 陳睿淵、黃至正、葉仁焜、韓 妤 策展人 | 吳超然 在複數年代裡的水墨 文/吳超然 水墨‧國畫‧膠彩 從1980年代開始,「國畫」一詞逐漸為「水墨」所取代。主要的原因不外乎「國畫」如同「國語」、「國劇」、「國樂」等詞語,皆有強烈的國族主義意涵。加上,台灣社會的民主意識日益蓬勃、多元觀點的出現,以及黨國意識型態開始受到外部的強烈挑戰,「水墨」這個較為中性的詞彙終於和「膠彩」出現於台灣的藝術界。 事實上,「水墨」也存在命名上的歷史問題。「水墨」在材質上所暗示的是,水和墨,沾在毛筆後繪製於宣紙或絹本上。這個概念其實是對應到中國繪畫史上的某種特殊類型的文人畫,如墨竹與蘭草。以元代文人畫的開拓者趙孟頫(1254-1322)而言,他的〈鵲華秋色圖〉不僅用墨,還使用了


「三十 An Ode to Thirty」
「三十 An Ode to Thirty」
展期│2017. 6. 24 - 7. 23
地點│誠品畫廊 Eslite Gallery
開幕│2017. 6. 24 (P.M:3:00)
陳哲偉、鄭農軒、周代焌、李吉祥、林書楷、劉致宏、葉仁焜、夏陽、顧福生、連建興、蘇旺伸、司徒強
策展人│ 金振寧
-
〖 在自我的切片中, 望向時代── 致‧三十 〗 人生三十, 什麼使你著迷?什麼令你困惑?什麼讓你不平?什麼予你熱切不疲地追尋? 「三十An Ode to Thirty」帶來7位現役30代青年藝術家, 映對5位已列名台灣藝術史前輩們於而立之年的創作。每件作品都是時代的切片取樣── 有的衝撞傳統, 有的觀照現實;有的於技藝上執著精進, 有的著墨人心想像…… 他們在各自的創作路上踽踽前行, 帶著三十理所當然的些許焦慮與徬徨, 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回應時代, 逐漸確立獨特的藝術輪廓。 那時x此刻, 回望曾經切割著時代的洪流, 形塑出今日藝景地貌;這承續著過去的當代── 即將狂奔的三十, 又會把未來帶往怎樣的可能?